能源国有化与政权生存



Paasha Mahdavi, Power Grab: Political Survival through Extractive Resource Nationaliz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

   对能源公司的资产进行国有化是世界能源市场中的普遍现象,也是能源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自20世纪30年代起,全球范围内至少出现了3轮大规模的能源国有化浪潮。另有统计显示,从1960年到2010年的50年间,至少41个国家累计发生了98起能源国有化事件。虽然能源国有化的形式有多种,从直接没收、强制赎买到合同重新谈判等不一而足,但其对地缘政治局势、世界能源价格、全球能源格局等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面对迭起的能源国有化浪潮,大量的研究试图探索其产生的原因。既有的发现在于:首先,大量的能源出口国为历史上遭受殖民统治的亚非拉国家,其遭受殖民统治的共同记忆很容易催生出能源民族主义,而能源民族主义的最主要诉求就是能源国有化。其次,对于先前经济绩效较差或者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能源丰裕国来说,其政府将能源公司进行国有化并借此扩大税收的动机更为强烈,因此能源国有化在发展中国家当中尤为普遍。其三,能源价格的持续暴涨带来了极其可观的暴利,这种财富效应使得政府更容易采取能源国有化的机会主义行为。其四,专制政体下的执政者能够很容易突破本国的法律及产权界限,基于自身利益诉求推动能源国有化。其五,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是极其重要的战略性商品,因此能源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政府需要有效控制能源企业,因而会推行能源国有化。

   与上述解释不同的是,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政治科学系的助理教授Paasha Mahdavi从政权生存的视角提出了新的解释。他指出领导人为了巩固其统治会谋求将能源企业国有化。对于能源丰富的国家的统治者而言,将能源财富转化为财政财富是其维持统治、巩固政权的关键。然而统治者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赌博:要么将外国能源公司的资产国有化,这虽然有损于长期的经济繁荣,但短期内能够为国家带来可观的财政收益,进而巩固统治者的统治;要么维持能源公司私有制,这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但由于无法获得财政收益的加持,统治者可能会丧失权力和统治力。对于统治者而言,其必须在两种选择及其各自的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复杂的权衡。总的来看,对于大多数能源丰裕的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而言,他们在赌博中都选择了能源国有化的道路。这使得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资本以换取政治支持并威慑潜在的挑战者,进而延长了其统治、巩固了政权。对于这些领导人而言,除了这条道路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当然上述逻辑也不能一概而论,政权的根基是否稳固直接影响到了统治者在赌博中的选择。对于政权根基薄弱、统治危机四伏、政治竞争激烈的国家而言,其统治者更倾向于选择能源国有化的道路。然而对于政权根基稳固、缺乏政治竞争、统治者拥有更长任期或更为强势的国家而言,其统治者更倾向于选择维持能源私有制,从而获取更长期的经济收益。以此为基础重新审视伊朗、利比亚和委内瑞拉的能源国有化进程,我们会发现,维持政权生存是这些国家重要的国家利益以及其国有化行动的出发点。或许我们还能据此分析刚果民主共和国对其境内生产钴的国际公司的国有化动因并预测其进程。

   除了其内容本身的创新外,Power Grab无疑是一部严谨的科学研究,其在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也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在混合研究设计操作要求的指导下,运用案例比较和统计分析,稳健地检验了上述因果框架的有效性。其次,通过大量的档案搜集和学术访谈,尽可能地还原并呈现了伊朗的能源国有化历史。这不仅为读者呈现了细致的历史图景,还为其论证因果机制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例证。其三,作者建立了涵盖187个国家116个年份的原创数据集,为后续的同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正因为如此,Power Grab一经出版就获得了能源政治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虽然关于能源国有化成因的讨论和争论还将持续,但政权生存的视角无疑为我们理解能源国有化提供了一把新钥匙。

原文链接